《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》

内容简介
当面对爱、逆境、孤独、死亡、变故等人生大命题的时候,人应当保持在什么心理状态,是本书的意义所在。希望本书能为在繁杂的世界里找不到头绪的你,建立强大的灵魂世界。
本书为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毕生散文精华,全书采用四色印刷,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,在完美的视觉体验中感悟生命的智慧。


作者简介
周国平,当代学者、作家。出版有散文集《守望的距离》《各自的朝圣路》《安静》《善良丰富高贵》《愿生命从容》等,以哲思和文采著称,寓哲理于常情中,深入浅出,平易之中多见理趣,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。
周国平的散文总有一种白玉兰一般的芳香,清清爽爽的,干干净净的。无论什么时候读他的散文,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从喧嚣的闹市,飞到若禅若道的平静世界,从烦恼丛生的惆怅,回到无根无欲的无邪时代。徜徉在他优美的文字中,总会逆溯到一份难得的清醒。


书评
一个人的成长,要说怎么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,我认为无外乎两个,一个是体验,一个是学习。其实这两个又可以说成一个,那便是交流。与生活交流便是体验,与智者交流便是学习。体验是自己的,你得自己身体力行,不断坚持,只要你想,就可以去体验,只是吃些辛苦罢了。而学习却不单单是自己的,它更需要一个愿意和你深谈的智者,然而智者不好找,愿意与自己深谈的智者更是难找。

既然智者如此难找,我们又当如何呢?难道放弃学习?那当然是万万不能的。那我们又当如何呢?我们应当庆幸,我们的智者们,虽然不会和我们深谈,但他们却有一个通病,那便是著书立说。没错,要与智者交流,便去读书吧,书中的话,必然是智者们深思熟虑的话,也比当场的对话更加成熟。或许恩师便是懂得了这一层,才建议我们多读读书吧。

《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》便是智者之言。读这本书,就好像一位智者在向你娓娓道来对自己多年人生的感悟,抱怨,以及对后来人的期许。其中之言,让人不禁暗暗赞叹。

比较喜欢的还是这三章:恰到好处地爱、信仰是生命的归宿、灵魂只能独行

恰到好处地爱。对于爱情,周国平先生用恰到好处来形容。我想这个词或许是给爱情最好的界限,其中深意,我想我们都能够懂得,在这里便不再多说。我更想说的是自己的感悟。周国平先生描述的是一中传统的爱,一种理想中的爱,一种充满尊重的爱,我很同意。社会在发展,物欲横流的时代,当人们谈到梦想中的爱情的时候,收获的可能更多是否定。而这些否定又往往是那些自称有经验的人声嘶力竭的呐喊出来的,他们更喜欢现实,更喜欢物质,当然也仅仅是喜欢,却从未爱过现实,爱过物质。因为我认为,无论社会如何发展,人们如何变化,所有的人都希望,也都梦想着自己拥有的是梦想中的情感,只是时运不好罢了。但无论如何,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是永远也挡不住的。

信仰是生命的归宿。信仰,当打出这个词的时候,我竟有一丝陌生,竟有些怕人看到,实在可笑。然而什么是信仰?或许周国平先生的话将信仰阐释的明明白白了: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。没错,信仰不就是精神吗?一种充满美好的精神。有人会说,信仰早已死亡,你也说了,你对信仰感到陌生,还谈什么信仰?不,信仰不会死亡,正如我前面所说,人们对美好充满了向往,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。而信仰作为美好中的高级存在,又岂能死亡?然而具体的信仰又是什么?对不起,我也不知道,因为,每个人是不同的,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追逐。但我认为,找到信仰之前,得先如周国平先生所言:第一重要的是做人。做人,两个字,一个词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又太难,如何做人,不必多说,古今早已定论。我想说的是周国平先生在书中的一句话:己所欲,勿施于人。没错,不单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

灵魂只能孤独前行。这句话我深有感触。大学和女朋友分手的这几年里,虽是有些孤苦,但确实是我进步最快,获得最多的时刻,或许这也是我对爱情并不像以前那么热烈的原因。回想自己的以往,每一次突破自己,无不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,因为,独自一人,牵绊少了很多,事情少了很多,时间多了很多,计划实行起来也顺畅了很多,当然得到的也更多。


摘抄
恰到好处的爱:人在爱时都太容易在乎被爱,视为权利,在被爱时又都太容易看轻被爱,受之当然。如果反过来,有爱心而不求回报,对被爱知珍惜却不计较,人就爱得有尊严、活得有器度了。

信仰是生命的归宿:信仰是内心的光,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。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,不辨方向,没有目标,随波逐流,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。

灵魂只能独行:走在生命这条路上的人注定艰难而孤独的,在如今充满喧嚣的世界尤甚,但我坚信,世界上永远都存在着一些像自己一样的朝圣者,每一条朝圣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,只要你真正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,你其实并不孤独。